惡性循環
美國金融業負債總額占國內生產毛額(GDP)的比率,已經從1980年僅21%,攀升到2007年的116%,如果信用貸款無法展延,倒閉就會接踵而至。紓困計畫的設計目的在於處理流動性不足的問題,但當前情勢,特別是在房價走跌以及經濟持續疲弱之際,似乎已經確定是缺乏償債能力所衍生擴大出來的危機。房價和信用泡沫破滅所造成的經濟歷程是真實的,但恐懼也很危險。信心崩潰時,市場經濟便無法運作。
歐洲災情氾濫,繼愛爾蘭、希臘之後,德國、丹麥、以及冰島三國,也相繼宣布對於私人存款提供無限制擔保。市場搖搖欲墜,「恐懼擊敗了市場」的斗大標題,占據了英國當地媒體的版面。從9月28日開始,接連3天,歐洲連續5家銀行出事,需要挹注鉅資。雖然美國八千億美元的紓困案在驚濤駭浪中通過,然而,股市不領情,10月3日當天,道瓊工業指數下跌157點。「紓困案無法解決長期問題。」「全球金融危機,對英國的衝擊,現在才剛剛開始。」金融業占英國GDP比重逾10%,且過去11個月,英國房價持續走跌,房市泡沫的負面影響一定會擴散到各層面。歐洲銀行的高槓桿操作比美國更為嚴重。華爾街的銀行,每收到1美元存款,借出96美分。歐陸的銀行每收到1歐元存款,卻借出1.4歐元。
美國第一大保險公司——美國國際金融集團(AIG)過去為許多歐洲銀行提供高達三千億美元的信用保險,如今AIG流動資金不足,恐危急這些歐洲銀行的資金調度。歐洲前12大的金融機構財務槓桿比美國更高,歐洲面對的風險因此也更大。譬如德國最大的德意志銀行,其財務槓桿操作達50倍(手上只有1元卻做50元生意),該銀行如今負債達2兆歐元,占德國GDP的8成。
高槓桿運作碰上了現在的信用緊縮,成為災難。過去一整年,全球股市市值已蒸發21兆1千億美元,約占2007年全球GDP的38%。美國家戶的債務,從1980年占國內生產毛額(GDP)的50%,增加到2006年的100%不只美國家戶累積債務、製造泡沫,金融部門也做了一樣的事情。2007年時,金融部門的負債相當於國內生產毛額的116%,遠遠高出1980年的21%。而銀行們用這些負債換來的資產,現在跌價速度比房屋還更快,評等為三B級(BBB)的房地產證券,甚至跌價了55%。
到目前為止,美國銀行業已經打銷了3340億元(約合新台幣10兆8000億元)的呆帳,為了補足漏洞,美國銀行業又從資本市場上募集了2350億美元的資本,其中的990億美元差額,卻因為資本適足率的乘數效果,讓數兆美元的企業融資額度憑空消失。
這個循環主要分成四大步驟。
惡性循環第一步:房價持續下跌,銀行虧損壓力大增。
今年7月份美國房價較之2006年的高點,已經下跌21%。各方估計,美國房價最少還要再跌10%,最快明年中才會落底。房價下跌,銀行手上握有的房貸相關資產價值低落,銀行虧損金額擴大,倒閉風險增加。
惡性循環第二步:市場出現信心危機,銀行緊縮信用。
銀行同業拆款利率不斷飆高,年初時,風險加碼僅1、2個百分點,最近卻傳出有投資銀行一度得準備10%的利率向同業拆借資金,資金緊俏狀況遠超過1987年的美股大崩盤。紐約市最近發行的短期債券,利率高達9%,是9月初的7倍之多。加州州長阿諾˙史瓦辛格更表示,因為銀行雨天收傘,州政府的現金不足。
惡性循環第三步:企業被抽銀根,減薪、裁員。
當企業資金被緊縮後,企業營運將受衝擊。10月1日,奇異的債權銀行要求奇異,提供前所未見的高額短期融資的風險溢酬,逼得奇異只好便宜賣掉120億美元的普通股,並且賤價將30億美元的特別股賣給巴菲特。企業籌資困難,裁員及減少開支,成了求生法則。因此,美國的失業人口大幅攀升,10月份最新數據顯示,美國失業率已高達6.1%,創五年新高;總失業人數達947萬人,創十年新高。過去一年以來,就有220萬美國人失業。
惡性循環第四步:民眾消費緊縮,經濟衰退。
因為民眾投資虧損、工作不保或被降薪,消費將更為謹慎,這可能讓經濟引擎熄火。